每天早上,花10分钟做10个动作,让你轻鬆一整天,有元气有活
每天早上早醒10分钟做10个简单的动作,对健康大有裨益,凡坚持做必见成效!
要想老得慢,从现在开始加强锻炼吧!
1两手对搓一分钟
手掌快速对搓300次,刺激手掌的经络穴位可通六经、强化内脏、调和阴阳之气。
可治疗肩痛、眼睛疲劳。
2手指摩头一分钟
手指由前额深摩头顶至脑后,以每秒2~4次的速度,促进脑部血液回流,使髮根得到充分营养,头髮黑且光泽。
3轻揉耳轮一分钟
双手指轻揉左右耳轮至热,舒适为止。
有通经散热、保健听力的作用,尤其对耳鸣、目眩、健忘有防治功效。
4转动眼睛一分钟
眼球顺时针和逆时针各转动30次,可提神醒目,有强化眼肌、防治慢性角膜炎、近视眼等功能。
5拇指揉鼻一分钟
双手拇指上下揉鼻50次,可祛风雍塞,开肺窍,对感冒、上呼吸道感染、支气管炎,甚至对心脏病、动脉硬化症都有防治功效。
6叩齿捲舌一分钟
轻叩牙齿,可使牙根和牙龈活血,捲舌可使舌活动自如,增加其灵敏度。
7轻按肚脐一分钟
用双手掌心交替顺时针揉摩肚脐,可通畅胃肠之气,促进消化吸收。
8收腹一分钟
反複收缩,促进血液循环。
9伸屈四肢一分钟
仰卧时血流速度慢,血液存留四肢过多,通过伸屈运动,使血液迅速回流,供给心脑系统足够的氧与血。
10蹬摩脚心一分钟
仰卧以双足跟交替蹬摩脚心,可引导肾脏虚火及上身浊气下降,并能清肝明目,对治疗神经衰弱、失眠、耳鸣等均有疗效。
每天一次,你绝对可以多活十年
1腰部腿部运动:九十、一百八十度
功能:增加身体柔软度、腹部收缩、以及筋骨伸展。
2肩部运动:耸耸肩呀缩缩头
功能:消除肩部酸痛。
3手脚运动:右手拉左脚
功能:加强心肺功能及身体柔软度。
4眼部运动:上看下看,左看右看
功能:消除眼睛疲劳。
5颈部运动:脖子扭一扭
功能:预防颈部酸疼、恢复头脑清醒
6运动前伸展操:带球上篮
功能:运动热身,避免运动伤害。
7伸展运动:活动筋骨
功能:促进身体血液循环、以及鬆弛紧张的肌肉。
8桌前运动:柔软重现
功能:恢复以及保持身体柔软性。
9蹲踞拉伸运动:朝气蓬勃
功能:增强腰力、锻鍊脚趾、提高身体的平衡力、及加强内脏功能。
往下看更多精彩内容:脑科学家洪兰教授为你揭秘:发展孩子大脑最好的3个方法,让孩子更聪明
每 一个家长都有一个愿望,就是宝宝聪明,智商超群。
因此自打他一生下来,各位宝妈宝爸就制定一系列的聪明宝宝育儿计画,
比如坚持母乳餵养、吃促进大脑发育的事物、参加兴趣班、早教培训班……
今天跟家长们分享着名的教育学家、
脑科学家洪兰教授讲的很简单的三个方法,让你的孩子越来越聪明!
01.父母不能打孩子,特别是打孩子的头部
中国人很喜欢打小孩,这一点是我怎幺也想不通的事情。
我曾经去过一个政府部门,这是全市只有几个人能考进来的地方。
有一个听众,他告诉我说,他的孩子一岁两个月,
被他打了以后,孩子会害怕会哭不要他抱。
我就花了半个小时去跟他讲,不要打孩子,孩子还那幺小,
话都说不出来,你打他干什幺呢?
等我演讲完了,刚从会场出来,他就追出来,
高声地问我:「那几岁可以开始打呢?」
我想从大脑科学的角度,来解释一下为什幺不要打孩子。
我们大脑里有个部分叫前脑,也叫做总裁脑。
我们的计画,情绪控制,策略都是前脑负责控制的。
前脑一旦受伤,人格可能改变。
所以我常跟家长讲,不管孩子考试考的怎幺样,绝对不能拎着孩子的头去撞墙。
因为大脑的每个部分都很重要。
比如下图中紫色和灰色交界的地方,是听觉皮质。
中国人特别喜欢打小孩耳光,你把他打伤了听不见了怎幺办呢?
大脑结构图
因此,父母不能打孩子,特别是打孩子的头部。
因为,这可能造成孩子大脑生理机制的损伤。
而大脑一旦损伤,人就会在生理机制上遭遇障碍,
日后再怎幺通过后天的教育努力,希望也是非常渺茫的。
02 .人的大脑神经细胞会再生
三岁定终生这种话是不对的
从大脑发展的角度,每个人的神经是具有可塑性的。
海马回的神经细胞再生,大脑的神经连接不停在改变。
学习的时候,神经迴路会加强。
海马回的神经细胞再生,大脑的神经连接不停在改变
有位89岁的老人家患鼻咽癌,
治疗他的时候需要注射放射性的药水,以便追蹤癌细胞的扩散。
注射三天后,老人家就过世了。
经家属同意解刨大脑,就发现齿状回这个地方是发亮的,
这表示他在注射完放射性的药水后生长出了新的神经细胞。
1998年的这个实验非常重要,是医学界的革命性的发现,
但更重要的意义还是在教育领域。
人的大脑神经细胞会再生,所以三岁定终生这种话是不对的。
同时,我们也要知道,没有所谓的「输在起跑线」。
我们的人生是一个马拉松,我们的孩子是要走到终点的。
在这个过程中,孩子如果学的慢一点,没有关係。
人家的孩子练一次,我们的孩子可以练一百次,总是能学会的。
有这样一个实验:
将同一窝出生的老鼠,随机分成两组,注射放射性的药水。
一组老鼠被设计走比较简单的迷宫,
另一组老鼠被设计走比较难的迷宫,走出来后才会找到东西吃。
三个月后,老鼠们发育成熟。
经解剖发现,走较简单迷宫的老鼠的大脑神经细胞比较少,
而另一组走较困难迷宫的老鼠的大脑神经细胞较多。
学习是「学+习」。
开窍慢的孩子,只要坚持学习,就能变得聪明。
人一能之,己百之。人十能之,己千之。
果能此道矣,虽愚必明,虽柔必强。
或生而知之,或学而知之,或困而知之,及其知之一也。——西汉.戴圣《礼记·中庸》
意思是:别人学一次就会了,就学他一百次;
别人学十次就会了,就学他一千次。
如果真能照这样子去做,虽然再笨,也会变得聪明,
即使再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坚强。 正所谓「勤能补拙」。
有的人生来就知道它们,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它们,
有的人要遇到困难后才知道它们,
但只要他们最终都知道了,也就是一样的了。
人生是马拉松,争的是终点,不是起点,要跑到终点才是赢家。
成功的人不是赢在起点,而是赢在转捩点。
03 .情绪,是改变大脑最快的工具
孩子有一生的时间需要学习,不需要催他,也不需要急于一时一刻,
但是情绪处理不当,会使孩子厌恶上学,甚至产生负向人格。
经常打骂孩子,引起不好的情绪,会改变孩子的大脑。
汶川地震以后,曾经有一个很重要的实验。
在地震发生25天之后,用核磁共振仪扫描受灾人员的大脑,
发现主管情绪的大脑部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。
所以,我们看到,情绪可以极大地改变大脑。
汶川地震后倖存者脑部变化
着名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的妈妈写过一本非常棒的书。
书中,她说到自己从来不曾因为儿子大提琴拉得不好就去打他。
她说,如果孩子挨了打,他就会从此对大提琴产生恐惧,
就可能再也不会去摸琴,他也就不会成为知名的大提琴演奏家。
所以,孩子会因为恐惧而不去做一件事。
你因为孩子数学不好打他,结果他看到数学就恐惧,
越恐惧越不敢学习,结果一辈子都可能学不好数学。
这是个很重要的观念: 孩子只要喜欢就会去做,而感到恐惧时就会逃避。
拿学习这件事来说,主动的学习才有用,被动学习没有用。
孩子想学,偷着学学得最快。
有的时候,你认为孩子具有某个缺点,
这个时候也不要轻易去改变孩子,尤其不能让孩子有情绪障碍。
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在想不好的事情,负面情绪就会放大。
大脑产生观念,观念引导行为,行为产生结果,结果改变大脑。
04.允许孩子犯错
让他从错误中学习经验
如何对待孩子犯错?
正确的答案: 我不要求你完美,我要求你学习。
当你犯错时,重要的不是这个错误有多糟糕,或者是不是你的错,
重要的是,要将错误转换成一个经验。
很多家长说,我的小孩喜欢说谎,说谎就要打啊。
其实,道理应该反过来,你不打他,他是不会跟你说谎的。
因为在人的大脑里,说真话的时候会用比较少的血,
而说假话的时候,需要编很多细节,不然就穿帮了,所以说假话要用较多的血。
而我们的大脑则是天然倾向于用较少的血。
也就说,大脑更爱说真话。
另外一方面,当你允许孩子犯错的时候,
孩子对于别人的过错也会表现得比较宽容。
这个宽容心就是我们大人养成的。
如果我们对错误赶尽杀绝,不允许孩子犯错,他就会想尽办法去欺骗你。
爱因斯坦说过:「不曾犯过错误的人,表示他从未尝试过新的事物。」
允许孩子犯错,让他从错误中学习经验,只有这样才能不再犯同样的错误。
4个双胞胎的大脑图显示:
同一个父母带,同样的教育方式, 但是大脑结构却显示不一样
上天是很公平的,空间能力好的人往往语言能力不怎样;
语言能力好的,空间能力常较差。
也就是说,大脑是个有限的资源,
很少人得天独厚样样都好,所以我们不必去苛求孩子。
爱因斯坦的脑在他离世后捐了出来,并做了详细的分析,
发现他在掌握空间的顶叶聂叶交会处的确比别人大15%,他的脑细胞也比别人多。
但是爱因斯坦到三岁才会说话,如果生活在现在,会被认为语言迟缓,
他的私人书信及日记被公布后,有人认为他是阅读障碍者。
他的右脑比较发达,很可能跟他左脑功能不甚强,
他自然地去用他最擅长的脑去处理讯息有关。
因此,家长不能总是将自己的孩子贬低到尘埃里,
总是贬低孩子,有一天孩子就会真的低到尘埃里。
父母应该顺其自然,要教会孩子了解自己的长处,接受自己的短处。
重要的是有什幺能力,而非缺乏什幺能力。
用欣赏的眼光,鼓励孩子发展自己的能力,
不断进步,建设属于孩子的正向循环。
05 .孩子的自制力是成败的关键
曾经有实验追蹤1970年4月出生的17000名婴儿到2008年,这些婴儿已经38岁时。
研究结果显示: 决定他们成败关键因素是自制、正直和毅力。
成功的人不是最聪明的人,而是最有毅力的人。
举个例子:小提琴大师与生手的大脑对比发现,
这两者大脑里面构造不一样,是因为小提琴大师每天的反复练习造成的。
勤能补拙,着名的「一万小时原理」 也就是这个道理。
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自制力?最好的办法是给孩子制定规则和底线。
规则和底线不会让孩子感到难受,因为他需要知道什幺情况是底线,
会得到怎样的回馈,这样才会有安全感。
在规则以内,他的活动是自由的。
但是如果没有规则,他就不知道什幺时候会踩到底线。
我们前面也说过,小孩子最害怕没有安全感。
今天家长打牌赢了,心情好,给 小孩子一百块。
第二天,打牌输了,看见小孩子就生气,打他一耳光。
这种就太可怕了,因为家长的行为他无法预期,就会无所适从。
孩子是通过别人管理才能学会管理自己,没有外在的控制就不会有内在的自制。
如果你要去市场,事先就要和孩子说好,只能买一个玩具。
去了以后,选他喜欢的一个玩具。
可是市场会把糖果、口香糖等都摆在结帐的地方,
小孩子一看到就可能要闹了,要买糖。这时候怎幺办?
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妈妈的一个做法。
美国妈妈把孩子抱出去,放在汽车安全座椅上,
等待他哭完,平静下来,再和孩子讲道理。
我们做过实验,两岁的孩子哭两分钟,五岁的孩子哭五分钟没有问题的。
小孩子没有那幺傻的,不会哭给空气听。
孩子是知道是非的,他只是要测验你的底线在哪里。
父母所制定的规矩和限制并不会让孩子感到难受,
相反的,这会形成一种规矩,让他们有安全感。
孩子最怕的是,家长今天和明天立的规矩不一样。
06 .要想孩子学的好,需掌握这三大法宝
法宝一:游戏
现在很多家长有着深深地焦虑,总是想让孩子多学点。
小小的婴儿,从摇篮里一醒过来就开始放英语录音给他听。
其实,游戏才是学习的好伙伴,而最好的游戏就是和同伴玩。
大家可以仔细想一想,哪怕是会说话的机器人,
按下按钮,它也只是会说「Hello」,
再按一下按钮,会说「How are you」。
但是人不一样,孩子跟朋友玩的时候有各种可能性,
我们甚至看到两个孩子没有任何的玩具就玩对方的手。
我们有些家长对待孩子,总是希望他不要去玩,最好20个小时都在念书。
这其实是不对的。
游戏不是学习的敌人,是学习的伙伴,是大脑成长的营养剂。
儿童游戏时,会产生一种特殊的物质,
这种物质经过提取后,能帮助神经分叉快速地生长。
孩子游戏的时候,想像力在发挥,而想像力是创造力的根本。
会玩的孩子其学业成绩也会比较好,EQ高。
如果你太兇,就没有人喜欢跟你玩,太懦弱别人就要欺负你。
这些都可在游戏中感悟习得。
通过游戏,孩子可以学习如何处理人际关係。
所以,我们要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,在集体中成长。
小时候不会跟别人玩的孩子,长大后只会玩电子游戏,
因为只有电玩这种没有生命的玩伴,
能够忍受孩子重複、不合理的咒駡和殴打而不离去。
法宝二:运动
人在运动的时候,人的大脑会产生三种神经传导物质:
多巴胺、血清张素和正肾上腺素。
我 们知道,医生给多动症孩子开的药叫利他林,
是为了增加患儿大脑的多巴胺,增加自控能力。
对忧郁症的患者,医生会开百忧解,
是为了让患者大脑的血清张素增加,因为血清张素可以镇定情绪,有助于缓解焦虑。
而正肾上腺素的作用就是使人比较专注。
其实这些药物带给人的东西,通过运动就可以得到。
并且我们通过实验发现,
一直运动的老鼠的海马回比没有运动的老鼠的海马回大15%,其重量多了9%。
在对老鼠的研究中,一直保持运动的两岁的老鼠——
相当于人类90岁,它的大脑和6个月的老鼠一样年轻。
所以,小孩子在运动后去做功课的效果是最好的,
因为运动后,大脑会分泌大脑的营养素BNDF——其可以促进神经细胞长出新的分支。
此外,运动还使大脑年轻。
有运动的二岁老鼠大脑与六个月大的老鼠一样年轻,
有运动的老鼠大脑遭活性氧氧化分解的脂肪与DNA比较少。
法宝三:广泛地阅读
脑科学研究发现,大脑的可塑性是终身的,
人终其一生不停地因新的经验而重塑他的大脑。
阅读是最快的吸取资讯的方式式,
眼睛一分钟看字668个字,说话最快一分钟250个字,阅读比说话快3倍。
同时,阅读改变大脑。
大家知道我们跟黑猩猩98.5%的基因是相同的,有1.5%的基因不同。
曾经有一次我们研究所的博士班考试题目就是:
从演化的观点来解释,为什幺我们跟黑猩猩的基因只有1.5%是不同的,
可是我们和黑猩猩的现状却有如此大的差异?
差异在于我们有文字的传承,我们有阅读的能力,
我们是所有动物里面唯一能够享受到祖先智慧的动物。
牛顿说,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,这句话是有道理的。
阅读很重要,但是更重要的是,你的背景知识决定你所看到的东西。
很多家长认为,孩子多读课本就够了。
错!我用一个实验来证明背景知识很重要。
大家看这张图,上面有12、13、14三个数字对不对?
但是当图中出现了A和C的时候,你认为中间的那个是13还是英文B?
同样的讯息,因为你的背景知识不懂,所以你的解读就会不同。
背景知识对理解的影响
阅读可以将别人的经验内化成自己的,用有限的生命去学习无限的知识。
那幺,如何增加阅读能力呢?
大量阅读课外读物才是真正增加阅读能力的方法。
要让孩子大量阅读课外读物,因为凡是走过都会留下痕迹,
广泛阅读会促进增加一个人的背景知识,
背景知识,决定了你所看到的东西。